陕西日报记者 仵永杰
最近几年,牒林平一直住在铜川市印台区的一处小区,因为这里距离铜川东站不远。从铜川东站搭乘火车到西安站后转车,他可以到达全国各地。
从27岁到如今的43岁,牒林平并没有被身体的残缺束缚。他穿戴上假肢从家乡铜川出发,一直在“路上”。2020年,他加入肢体残疾人民间公益队伍“梦肢队”,在全国各地举办肢体残疾人心理重建特训营,在学生及残疾人群体中作励志报告。
今年5月,牒林平获得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。重生者、接站人、励志讲师,他用人生的不同侧面诠释着“自强”。
重生者:“我要重新站立起来”
7月2日,第七次陕西省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西安举办。报告会上,报告团成员牒林平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故事。
“2009年,我在工作中发生意外。在医院住了5个月、做了6次手术后,我奇迹般活了下来。失去了小臂和小腿后,绝望、痛苦、迷茫曾一度笼罩着我。”牒林平讲述,“但我的心灵仍然健康,我要重新站立起来。”
“重新站立起来”的过程异常艰辛。牒林平用1个月学会了跪着走路,半年重新学会了吃饭、穿衣。2011年起,他用了3年时间适应穿戴小腿假肢行走。
训练时,从印台区金锁关镇柳树台村走到附近的村村通客车车站,牒林平的小腿处一次次被假肢腔体磨破。不慎摔倒时,他觉得“死的心都有”。登台阶或上公交车时,他要用大腿的爆发力才能勉强迈上去。
经过几年的训练,牒林平渐渐掌握了各种生活技能,洗漱、穿衣、吃饭等变得熟练起来。他还学会了做饭——用残缺的大臂夹着菜刀切菜,将锅铲固定在手臂上炒菜。
如今,牒林平的生活已经回归平静。与假肢默契“配合”,成为他的生活常态。
牒林平小腿假肢的腔体、金属管、踝关节和脚板都是由不同的爱心人士捐赠。整个夏天,他几乎每天都穿短裤,这是为了方便穿戴假肢。天热时,他要将假肢卸下,防止捂出痱子。他的一只手臂上套着专用钢叉,用来按动电梯按钮、取手机……
接站人:为大家加油鼓劲
2020年至今,牒林平联合“梦肢队”伙伴在全国各地举办肢体残疾人心理重建特训营,帮助50多名肢体残疾人重获生活信心。
特训营举办期间,牒林平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接站。“朋友们下车后,第一眼就能看到我这种自信、阳光的状态。我的四肢缺失,但生活能够自理,这对残疾人朋友来说会增加信心。”牒林平解释。
在特训营,牒林平推心置腹地和残疾人朋友交流:怎样穿戴假肢,使用假肢后怎样站立起来;如何调整心理状态,和家人交流时怎样换位思考;生活和工作如何重新开始。
这些问题,牒林平都经历过。自己的创伤渐渐愈合后,他想让残疾人伙伴面对困难时更加从容。
任圆圆今年39岁,是山西省晋城市人。2013年,他因事故双腿截肢。2023年初,任圆圆跟随“梦肢队”开展公益活动。那时,他第一次听牒林平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。
“我听完报告后很震撼。与牒林平相比,我的上肢健全。我暗下决心,一定要振作起来。”任圆圆说。
此后,任圆圆也加入“梦肢队”,成为一名励志演讲者。2年多来,他跟随“梦肢队”作励志报告100多场次。2024年,任圆圆还加入晋城市手牵手孤困儿童帮扶中心,从事孤困儿童帮扶工作。
牒林平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作品,鼓励残疾人朋友克服困难、用心生活。“我们互相鼓励加油,共同活出精彩人生。在助人过程中,我领悟到生命的意义,逐渐实现自我价值。”他说。
励志讲师:身体就是“活教材”
牒林平跟随“梦肢队”为学生等群体作励志报告300多场次。他的励志报告很有感染力。
不穿戴假肢跪着上台,牒林平会邀请学生帮忙将小腿假肢拿上来,再指导学生帮忙穿戴,通过参与体验,让学生感受到假肢的重量和触感。
穿戴好假肢后,牒林平会走下台去,在观众中走一圈,用自信、乐观的状态影响他们,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,引导学生要努力克服困难。
每当报告会结束时,学生们会用独特的方式表达感动:有的学生给他的包里塞棒棒糖,有的学生递上写满鼓励话语的纸条,有的学生在漫画中将他画成机器人战士……
牒林平说:“向残友和学生奉献爱、传递爱,让我的生命有了意义。”
最近,牒林平学会了“新技能”——用牙咬着毛笔写书法。现在,每次报告会结束后,他会在现场一笔一画写下自强、奋斗、拼搏……
配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